在刚刚结束的爱游戏体育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男子花剑个人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不可阻挡之势连克多名强手,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,当他摘下护面,露出稚嫩却坚毅的面庞时,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。
“每场比赛都让我变得更自信,”姜鑫瑞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道,“但一旦踏上剑道,我知道只能依靠自己。”这番超乎年龄的成熟感悟,让在场记者无不感到惊讶。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偶然,7岁那年,因体质较弱,父母希望他通过运动增强体魄,一次体验课上,他被击剑运动的优雅与激烈所吸引,从此踏上这条不寻常的道路。
“最初只是想让他锻炼身体,”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,“没想到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项运动,并且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和毅力。”
四年间,姜鑫瑞的生活轨迹变得规律而充实:每天放学后完成作业,随即赶往训练馆,周末则全天训练,这样的生活对成年人而言尚且枯燥,对于一个孩子更是考验。

“有时候也会觉得累,想和同学们一起玩,”姜鑫瑞坦言,“但一想到能够比赛,我就又有了动力。”
击剑是一项个人运动,选手在场上必须独自面对所有挑战,这种特性塑造了姜鑫瑞超越年龄的独立性和心理素质。
他的教练李建平评价道:“姜鑫瑞最可贵的是他的心理状态,很多小选手在落后时会慌乱,但他总能保持冷静,分析对手的弱点并调整战术,这种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年长的运动员。”
本次锦标赛的半决赛中,姜鑫瑞就展现出了这种特质,在面对卫冕冠军且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,他毫不气馁,连追6剑实现逆转,赛后他回忆道:“当时我没有想太多,只是专注于每一剑,我知道只能靠自己解决问题。”
光环背后是不为人知的汗水,姜鑫瑞的训练量随着比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,除了常规的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,他还需要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,学习运动营养学知识,甚至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。
“人们只看到他在场上的精彩表现,却不知道他为此付出了什么,”父亲姜伟说道,“有无数次他带着淤青回家,却从不叫苦,我们做父母的既心疼又骄傲。”
疫情期间,训练馆暂时关闭,姜鑫瑞没有因此懈怠,他在家里开辟出一块练习场地,通过视频接受教练指导,坚持每日训练,这种自律性让许多成年人都自愧弗如。
击剑运动给姜鑫瑞带来的不仅是奖牌和荣誉,更是全方位的成长,他的老师们反映,击剑训练反而促进了他的学业成绩。
“击剑培养了我的专注力,”姜鑫瑞解释道,“现在上课时我能更集中精神,写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,而且比赛中的失败教会我如何面对挫折,这些在学习上同样有用。”
他的同学则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的姜鑫瑞。“他以前比较内向,现在变得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,在班级活动中也经常担任领导角色,”同班同学刘明浩说,“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。”
作为一名学生运动员,平衡学业和训练始终是个挑战,姜鑫瑞的父母和学校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。
学校特意为像姜鑫瑞这样有特长的学生制定了灵活的学习计划,允许他们在比赛期间请假,并安排老师为他们补课,班主任王老师表示:“支持学生发展特长是我们的责任,姜鑫瑞的成功也激励了其他同学追求自己的梦想。”

尽管如此,姜鑫瑞必须比同龄人更懂得时间管理,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学习,甚至在去往比赛地的车上完成作业。“有时候确实很难,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我就要坚持走下去。”
当被问及未来目标时,姜鑫瑞的眼睛亮了起来:“我希望有一天能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为国争光。”
这是一个远大的梦想,但他的教练认为并非遥不可及。“如果他能保持现在的进步速度和对击剑的热爱,未来可期,”李建平教练说,“更重要的是,击剑运动培养的品质将让他受益终身,无论他最终是否成为职业运动员。”
姜鑫瑞正在为接下来的国际青少年击剑邀请赛做准备,这将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赛事,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强手,虽然有些紧张,但他更多地表现出期待:“我想看看自己和世界同龄选手之间的差距,学习他们的长处。”
出乎许多人意料,姜鑫瑞还有一个心愿——推广击剑运动。“很多人觉得击剑离日常生活很远,其实它很有趣,而且能培养人的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,”他说,“我希望更多小朋友能了解并喜欢上这项运动。”
为此,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训练日常和比赛心得,已经吸引了大量关注,许多家长因为他的影响而让孩子接触击剑运动。
全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发展部主任赵志刚认为:“像姜鑫瑞这样的小选手对击剑运动的推广有重要作用,他的故事展示了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教育方式,能够培养年轻人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。”
站在剑道上的姜鑫瑞,目光如炬,身形敏捷,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,对他而言,击剑不仅是比赛,更是成长的催化剂,每一次交锋,不仅是技术的比拼,更是心理的较量;每一次胜利,不仅是荣誉的积累,更是自信的加固。
这条剑道之路还很长,但姜鑫瑞已经准备好了独自面对所有挑战,因为他深知:场上只能靠自己,而正是这种孤独,锻造了最坚强的自我。